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梁祝》的尾声“化蝶”是如何诞生的么?

2016-08-27 葛文佳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25ak7l4b&width=500&height=375&auto=0吕思清在国家大剧院《梁祝》诞生50周年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导读:《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整部协奏曲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54x99uo4&width=500&height=375&auto=0俞丽拿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他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 

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2.该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口号,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都是优秀的在校学生,陈刚和何占豪也在其中,其奋斗目标是要向优秀的古典作品学习、借鉴。《梁祝》协奏曲的最初一稿,写了相爱、抗婚、投坟这几个段落。尾声是投坟之后第一主题“怀念”的再现。校方在审读了初稿之后,把何占豪与陈钢叫到办公室,否定了这样的结束处理。“怀念是必要的,但给人压抑的感觉。音乐要传神。”建议尾声增加一段“化蝶”:“这是对封建势力最强烈的反抗”。向两位学生讲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把两位学生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于是,《梁祝》有了现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化蝶”,作品因此实现了ABA的曲式结构,作为交响乐的艺术形态,更显完整。要主要的意义,它使协奏曲的主题有了一个升华。 



三、《梁祝》的音乐分析 

 该曲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1.呈示部 

  1. 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了那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2. 主部: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 

  3. 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副部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4. 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1. “抗婚”:突然,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封建残暴的主题一下子便被音乐有力地表现了出来,紧接着小提琴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此时小提琴在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2. “楼台会”: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乐曲达到最高潮。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 

3.再现部 

 这部分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四、结语 

 作曲家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编者按:本文作者葛文佳,原载《新一代月刊》,2012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50jnm61n&width=500&height=375&auto=0耶鲁大学交响乐团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